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國事部講座 X 美國藥事執業環境與台灣的差異

國事部講座 X 美國藥事執業環境與台灣的差異


文/張芷昕 攝/彭晨 張詠惠 鄭惠方

你真正想做的是甚麼?也許毫無頭緒,也許無從下手;或者,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,但卻不知道如何實行以及會碰上多少困難。那Bill Wu的演講,絕對是你所需要的。

Bill Wu為嘉南藥專畢業,後來到美國讀書,成為臨床藥師。他看過很多個case,但卻連怎麼配藥都忘記了。為甚麼和台灣的藥師有這麼大的不同呢?

Bill Wu不以傳統的方式演講,而是喜歡讓大家問問題。在每一個問題中,慢慢發掘同學們的盲點以及想要知道的事情。


Q1:為甚麼台灣藥師不願意走臨床藥師這條路?

其實臨床,並不一定是專指在醫院裡跟著醫生看病人的藥師。只要是可直接解決病人問題即所謂的臨床。
所以社區藥局藥師若像美國,完全以解決病人問題為出發點,那藥局就成為並非賣藥,而是賣藥相關知識的地方。
從根本問題來說,台灣的藥學教育並非著重於臨床,而是純教學。因此藥師的patient contact非常少。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所需調劑的處方過多,因此藥師根本無法抬起頭,好好坐下來了解病人,告訴他該如何服用藥物。

但大環境不允許我們像美國那樣一個病人能花30分鐘衛教和了解情況,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脫離當一個只能調劑處方的藥師?

我們應該為台灣藥界的未來著想,而不是只想安穩地過日子。
當專業到一個程度以後,藥師到門前藥局執業其實是對專業的一種傷害。因為門前藥局的老闆是醫生,當醫生開錯藥時會很難溝通,而導致藥師專業很難發揮。
當我們在進步時,美國也在進步。所以我們該思考的不是要如何超越美國,而是在這大環境裡,我們能做些甚麼?

重要的是,了解病人的情況。

大部分的藥師,一遇到病人就鑽到藥裡。但應該要先懂病人在顧藥裡,這才是藥師應該做的事情。

Q2:美國是怎樣的環境讓藥師有較高的地位?

在美國,民眾看到藥師的機率非常高。在社區藥局裡,藥師的角色是處方,是販賣人的知識,而非販賣藥的本身。

Q3:那走industry好嗎?

industry其實只是需要藥師去做監控和管理品質的動作,所以所需的藥師量是非常低的。反觀patience care處理一個病人的問題需要花很久的時間,所以需要的藥師量遠大於industry。

Q4:如果大家都去做臨床藥師,那調劑的工作要由誰來執行?

其實這是一項社會議題,應該要將technician合法化和制度化,也給他們一個保障。我們不用擔心technician取代藥師,因為他們並沒有藥師執照。有technician,藥師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才能好好坐下來研究病人。
否則,要調劑70~80張的處方,藥師要如何抬起頭?



Bill Wu今天來並不事要告訴我們美國的環境多好,而在台灣的我們甚麼都不能做。這一代的年輕世代是充滿希望的,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己的目標。講師講的不一定對,只有我們自己做過了的才是真的。

Just do it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